武汉首部数字经济报告出炉
日前,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武汉市发改委数字经济处、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字经济处联合发布了全市首部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武汉首部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涵盖综述、核心产业、产业数字化、区域和企业等五部分。据该报告,武汉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涵盖“光芯屏端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量子科技、空天信息、智能网联汽车等。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汉市着力推进数字新基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要素价值化等工作,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163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2%,较2019年提高0.8个百分点,带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占比超过40%,整体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成功入选国务院通报的全国2021年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州)。
据介绍,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武汉已相继出台《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6年)》等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和框架,并通过政策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融合应用、应用场景等方面给予综合配套支持。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武汉市将着力加强对数字经济的统筹谋划,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建设素质高、结构优的数字人才队伍等。
武汉两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通过工信部验收
近日,受工信部委托,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在武汉组织召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验收会议。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范书建,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沙南生出席验收会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省经信厅副厅长江斌,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高亮、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陈山枝、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苏新威等参加验收会。
专家组组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担任。刘德安、胡卫生、吴远大、余宇担任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项目技术专家,鞠恩民、张健、王正、俞文光担任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项目技术专家。
评审过程中专家组一行分别听取了两个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服务情况和能力建设情况汇报,现场察看了能力平台建设情况,审查了能力建设项目资料。经过质询答辩、独立打分、闭门讨论等环节,专家组一致同意国家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据悉,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在平台能力方面,完成了Ⅲ-V族高端光电器件芯片工艺平台、硅光集成芯片工艺平台、芯片测试及器件封装工艺平台的平台建设;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方面,突破超高速光器件、光电协同、高频高密度光电封装、先进传输和控制算法四大关键技术,形成高端光电子芯片技术和多功能单片集成技术研发能力;在产业化和服务方面,提供芯片中式熟化、模块开发、测试测量、标准定制等服务100余次,显现了市场化运作的效益和能力;在知识产权方面,项目期内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行业标准、研究课题硕果累累,在超高速光芯片、先进封装、量子信息、测试测量等方面获得标准话语权。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建设了数字化设计能力平台、数字化成形制造能力平台和数字化加工制造能力平台,形成了中试验证、试制加工、检验检测、设计仿真等创新能力;聚焦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核心工艺装备卡脖子补短板、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三大方向,形成涵盖三维CAD核心引擎与评测、非线性分析引擎、多轴CAM与测量评估软件的创新链,在新型显示喷印装备、激光加工装备、超精密装备等方面初步形成优势,系列机器人化装备、数字化转型升级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先后孵化4家企业,赋能13个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累计服务企业163家企业,助力企业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不良品率等。
下一步,两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将继续发挥“国家队”作用,面向光电子信息和数字化设计等领域重大需求,通过聚焦产业薄弱环节,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我市制造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工信部科技司、工信部产促中心、省区市经信部门相关领导,创新中心共建单位、股东单位、用户代表等共40余人参加了验收会。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